唐高僧鉴真,本姓淳于,扬州江阳人,年十四出家为僧。稍长,遍游长安、洛阳,寻问名师,专研戒律。唐天宝元年,应日僧普照辈延,东渡日本。
1、然东海风骤浪高,或船覆,或粮匮,或失向,历十二载,五渡未成。
2、其时僧目盲,唯志不渝。
3、天宝十二年,竟至日,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,授戒法。
4、译文: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,本名叫淳于,是扬州江阳人,14岁出家为僧。
5、稍微长大一点,周游长安与洛阳,拜访名师,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。
6、在天宝元年,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,东渡日本。
7、但是东海风急浪高,有时翻船、有时缺少粮食、有时失去方向。
8、经历了12年,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。
9、那时鉴真已经失明,只有志向始终没变。
10、天宝十二年,终于到达日本,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,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。
11、东渡原因:唐代赴日传法名僧,日本常称为"过海大师"﹑"唐大和尚",俗姓淳于。
12、扬州江阳县(今江苏扬州)人。
13、十四岁(一说十六岁)于扬州大明寺出家。
15、回扬州后,修崇福寺﹑奉法寺等大殿,造塔塑像,宣讲律藏。
16、四十余年间,为俗人剃度,传授戒律,先后达四万余人,江淮[1]间尊为授戒大师。
17、当时,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,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。
18、733年(日本天平五年),僧人荣﹑普照随遣唐使入唐,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。
19、访求十年,决定邀请鉴真。
20、742年(唐天宝元年)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,毅然应请,决心东渡。
21、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,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。
22、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,荣病死,鉴真双目失明,751年(唐天宝十载)又回到扬州。